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发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示范带动辐射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庆师范大学)携手四川省昭觉县教育和体育科学技术局共同举办的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班于2024年10月26日结束,为期五周,以大班讲座与小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共计完成13次线上教学培训与15次小组实践训练活动。
本次培训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组织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专业的资深专家、优秀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和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的研究生助教团队,以线上培训的方式(腾讯会议),重点围绕“我国的语言国情与语言政策解读、普通话语音发音基础训练、普通话语音综合训练、教师语言能力提升”等内容模块,满足培训学员普遍希望进一步弥补自身在语音发音、语言文字应用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运用等方面的不足的期待。在培训中,教学团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精准准备授课材料,按照学科学段、教龄、普通话水平对50名学员进行分班,组建8-9人的小组,结合大班讲座和小组精准辅导展开培训。培训以普通话水平培训为基础,着重加强对学员普通话声母、韵母、语调的系统培训,提高教师语言素养能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推广意识。
(一)我国的语言政策
何亮教授作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庆师范大学)专家以“二十大会议精神关于语言文字的论述”为主题,主要讨论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工作,强调了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活动,加强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提升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殷树林教授以“我国的语言国情与语言政策”为主题,讲述了语言文字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主权相关联。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促进依法行政,推动宪法实施。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建立统一的市场。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加强数字教育的需要,各行各业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以及增强个人竞争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普通话语音发音基础训练
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黄洁教授的授课内容为“单音节”,主要讲述了普通话语音基础单音节词的学习,包括声母和声母辨证、韵母和韵母辩证声调、声调辩证等部分。同时,讲解了如何处理单音节字词的发音和朗读问题,指出在普通话测试中单音节字词的处理情况是关键。此外,详细介绍了汉语的声母,包括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舌尖前、舌尖后、舌面音和舌根音等类别。最后,通过实例师范如何正确发音,并强调在发音过程中要注意舌头的位置和气流的方向。

朱怀教授的授课内容为“普通话多音节词”,主要讲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评分标准,包括语音错误、语音缺陷等;还通过范例讲解了如何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轻声变调化等内容,并进行了相关的练习。
范桂娟副教授的授课内容为“普通话朗读技巧与方法”,主要讲述了朗读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普通话水平。在测试过程中,应试人需要全神贯注,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准确、熟练地运用普通话,注意语音上的变化,如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等。同时,要克服独自念词时出现的固定腔调等问题。最后,提到了几种科学的训练方法,如拼音字母、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知识、模仿发音部位等。
徐贞副教授的授课内容为“说话”,主要讲述了如何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表达,以及如何避免扣分。首先,要注意说话的自然流畅,避免书面语色彩过于明显和语调生硬。其次,要根据偏离题目的内容和时间长短严格扣分,不要照搬别人的内容,要自己准备。再次,要注意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多用轻声和儿化的一些词汇,以及四字格的词。此外,要注意语速适中,字正腔圆,每个字的发音都要准确。最后,要注意避免说话雷同,多讲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观点。总之,要通过科学用嗓、保护嗓子、气息和发声练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普通话语音综合训练
穆亚伟副教授的授课内容为“普通话语音综合训练”。首先,讲解了单音节字的基本情况、考试时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技巧。然后,进行了单独的发音训练。接下来,讲解了双音节词的发音训练,包括表一和表二的词汇。在考试中,需要注意避免同一个测试要素连续出现,同时要掌握一些细节,如不允许读出轻声和儿化音,不要省略某个字的读音等。此外,还讲解了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错误以及如何进行单音节字的训练。最后,强调了朗读作品时要注意快慢节奏、口型和发音的训练,以及前后鼻音的重要性。

雷冬平教授以“容易读错的字词发音及纠错训练”为主题,对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的对比分析和方言读音纠错训练进行了全面讲解。还强调了方言保护的重要性,避免方言的消失和文化的同质化。

范桂娟副教授以“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实训”为主题,讲述了普通话测试的相关内容。普通话测试通常会给考生10分钟的时间,主要考察常用字词的正确读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方面,需要着重训练自己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否正确。在考试过程中,老师会根据语音的标准程度、词汇、语法的规范度流畅度来进行评判。最后,鼓励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去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师语言能力提升
王于飞教授以“古典诗词诵读指导”为主题,讲述了古典诗词诵读的指导,强调了朗诵和诵读在普通话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朗诵和诵读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学习,更是道与技的双修。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需要关注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发音能力和方法,以及语言品质的塑造。同时,还强调朗诵作品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以及朗诵者在诵读作品前后的妆容服饰搭配,鼓励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将白纸黑字的文字转化为具有感染力、表现力和征服力的语言表达,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唐旭副教授以“课堂教学语言指导”为主题,分享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和教师领导力等方面的问题,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此外,还指出教育本身的成功是一种内外兼优的统一,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最高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体现。

谈华伟博士以“教师发声方法训练”为主题,讨论了如何预防嗓音疾病、延长教学生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重要内容。首先,通过练习气泡音、臀部力量、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等方法,可以解决嗓音疲劳的问题。其次,要有恒心,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保持总训练量不变的情况下,少量多次进行练习。此外,要注意保护嗓子,避免情绪激动时大声说话,以免对嗓子造成伤害。最后,要将这些技巧运用到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声音状态,延长职业生涯,提升课堂效果。
高静波博士以“普通话演讲表达技巧”为主题,从“为何我们需要演讲”问题出发,概括了演讲的三个目的,分别为交流,树立权威以及产生说服,指出背后最根本的目的是让演讲者与听众建立连接并达成信任。此外,讨论了公众演讲能力和一些注意事项,如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等。
此外,9月23日—10月27日期间,在工作日的每周一、三、五晚上7:30—9:00,由各小组培训教师根据学员手册上的训练内容及各门课授课教师安排的训练内容开展教学任务,为学员提供一对一针对性辅导,帮助学员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授课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昭觉县学员收获了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科学建议,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受到昭觉县中小学教师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此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庆师范大学)成立后首次承担重要培训任务,也是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秉持“惟精惟是,以文化人”的办院理念,推进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得到了教育部语言文字与应用管理司、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黑龙江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为后续的培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供稿、供图:邓舒文
一审:范桂娟
二审:朱怀
三审:凌孟华